父母年纪渐大了,我们作儿女的,也考虑过他们到大城市生活,他们不肯——这在意料之内。大城市繁华热闹,是年轻人竞逐的世界,老人短住尚可,一长住就心烦气躁。
到县城买房住呢?他们不喜欢。父亲说,农村有超市和快递,上网也方便,一切都很好。反倒是住在县城,太憋屈了。说什么也不想当“城市人”。
我理解父亲所说的“憋屈”什么意思,其实主要指的就是住房条件。在县城买房住,住的也是普通商品房:五面墙,一面窗,想要散步,坐电梯下楼。小区里看似人多,谁也不认识谁。
还是住在乡下小宅舒服啊,前庭后院空间宽敞,大门随时打开,邻居们随意走动,多么自在。如果院子宽阔的话(这好像很普遍),还可以种一畦菜两排花,没事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夏天在院里纳凉,冬天就点一盘火。这样的生活,不惬意吗?
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说法很有说服力。每当假期,我也喜欢回农村老家,住着宽敞舒适的农村大房,很自在;农村基本都通硬化道路,一辆车代步,十几分钟到镇上,半小时到县城,宛如美国式郊区生活。
当然,不免也有遗憾:现在农村生活舒适,总体还是孤寂冷清。工作机会少,购物不丰盛,娱乐没得选,医疗条件差。倘若能在城市生活,享受城市生活的繁荣便利,还能有宅院式的居住条件,该多么美好啊。
这种美好的生活展望,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基本是一种奢望。中国的县城,哪怕十几万人小县城,城区方圆几公里,也盖十几层几十层的高楼,如水泥森林拔地而起。这种楼房狭窄局促,千篇一律,流行了几十年,还有越盖越高的趋势。
这种公寓楼房,明明没有舒适性可言。公寓住宅是一个个扁平的小盒子,内部空间狭小,格局单调,无非厨卫卧室和客厅,家家如此。打开小小的房门,就是狭窄的楼道走廊。隔壁邻里闭门相对,楼上楼下互不相识,近在咫尺的邻居没有社交。
年轻人住这样的小区,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觉得省心,很酷。但人总归有真实世界的社交需求。孩子需要伙伴,老人需要朋友,成年人之间不妨偶尔聚饮。一个有人情味的社区环境,才能抚慰人心,这恰恰是公寓住房缺乏的。
传统时代,宽敞的庭院和熟悉的环境,是孩子的乐园。他们可以尽情奔跑,大人不必过多干预。公寓住宅,却对孩子特别不友好。
孩子学会走路后,大人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在房间里放肆奔跑,因为那样会招致楼下邻居投诉。在公寓住宅内养孩子,所需的约束特别多,父母特别累。有研究表明,居住空间越狭窄,年轻人越不爱生孩子。我以为这个结论大体靠谱。
住公寓住宅,大家墙贴着墙住,一个小区动辄几千人,表面看起来,人与人的距离变近。实际上,所有人都尽力培养小心翼翼,不打扰别人的生活习惯。既不打扰邻居,也不要打扰家人。非常有礼貌,也非常压抑。
无怪我父亲不喜欢城市——不是不喜欢城市生活的便利,而是太闷了。短住几天还行,时间一长就要憋出病。
如果说大城市人口众多,土地稀缺,大部分人只能住公寓楼房,多少还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县城,也到处盖十几层几十层的高楼呢?为什么非把人生生挤在一起呢?我猜到了一些人会给出的错误理由——就先提前反驳一下。
缺地说 城市土地不足,只能盖高楼,才能满足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
这种说法很荒谬。在中国城市生活并细心观察的人,都能注意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它们的城市内部和郊区外延,都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更不要说各地二三线城市和小县城。
中国的城市化进行了三十年,大量土地被开发出来,还有大量被荒弃。建别墅或者庭院,确实需要更多土地,那就多开发。东京和伦敦在内的国际大都市,居民的“一户建”或者“house”比例都非常高,中国县城显然不会比这两个城市更缺地。
成本说 盖高楼成本低,如果都盖成独栋洋房小别墅,成本太高啦,老百姓哪买得起。
建相同面积的住房,高楼成本确实比小洋楼低。公寓楼房的出现很合理,因为它便宜——正如所有行业都有便宜货。但是,中国房地产的诡异在于,高楼别墅太流行了,几乎横扫一切,以至于很多有钱人想改善居住,也只能选“大平层”,真是匪夷所思。
偏好说 中国人就是喜欢住楼房,觉得住平房落后,住楼房先进,这是一种现代化崇拜。
这种说法大概的意思是,中国人就是贱,喜欢挤在一起住,不喜欢宽敞舒适的大房子。虽然非常荒谬,但也值得驳斥两句。
所谓“中国人喜欢住楼房”,真实含义是喜欢新式住房的优点:房屋保暖、安装空调、热水设备、家具家电、抽水马桶。现代庭院住宅里,这些当然也是有的,甚至更优越。难道美国人住house ,就没所谓“公寓楼房的便利”吗?
说到生活舒适便利,庭院式住宅显然更有优势。进出不用乘电梯,停车不必进地库,没有高楼隐患(比如让人胆战心惊的高空坠物),发生火灾也便于逃生。从美观、卫生等角度看,公寓式住房的缺点都是非常明显的。
驳完这些错误的观点,再来谈一谈:中国县城为什么盖那么多高楼住宅?原因很简单。土地制度。中国城市土地是国有的,它的利用需经规划审批。开发商建设住房,需从政府那里拍卖获地,政府大体也采取严格控地的政策。
建设用地宝贵,开发商获得土地后,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更多住房价值,以获取更多收入;当然,一些开发商会建设昂贵的别墅住宅,但由于供给有限,价格高到让普通人望而却步。政府出于节约用地和节省基建投入的考虑,也鼓励高楼住房的模式。
别墅、小院的住宅模式,是不是就贵到高不要攀?从建设成本来看,当然不是这样。建房子最大的成本是土地价格。地价又取决于土地供给。因此,中国县城流行高楼房的根本原因,就是建设用地的供应模式。
中国农民摆脱绝对贫困,实现收入小康后,生活舒适的程度,已经不亚于城市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在建设住房方面,享有较多自由。
农村宅基地的流转虽然受限,但想盖什么房子,想盖多高,只要有钱,还是自己说了算。农民相对自由地建设住房,有些发达地区的农民,甚至盖起小洋楼。他们住房的品质大大超过城市人,这就是自由空间所带来的福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