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职业病防治法就生效20周年了。“职业病”似乎已经为大众所熟知,但是,你真的了解职业病吗?
很多“白领”员工经常会出现久坐、长时间用电脑导致的颈椎、腰椎不适,还有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山大导致失眠、焦虑等。人们经常说这是“职业病”。但是这些健康问题,目前都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职业病。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首席专家在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对职业病采用目录管理的方式,只有列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疾病,才能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职业病,而白领员工中常见的肩颈腰部疾病以及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不能算。
中国的职业病防治法是2001年通过的。当时立法者关注的主要是工作场所存在的有实质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劳动者生理健康的危害。根据该法定义,职业病指的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省份制定的职业病防治条例,通常也把职业危害因素界定为在劳动过程中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有关部委制定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最多的是各种尘肺病、化学品中毒以及放射病、职业性传染病、肿瘤等。
其他因长久处于某一工作环境或保持工作状态而引发的疾病,包括因工作压力等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在现行的职业病防治体系中少有提及。整部职业病防治法只有一处提及“心理健康”,就是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其“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还是从“设施”的角度来做规定。职业病分类目录也没有任何心理问题引发的疾病上榜。
这可能与当时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够深入、不够重视有关。但时至今日,心理健康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因素会引起心理甚至生理疾病也逐渐得到医学界的公认,心理疾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而有些职业的心理危害因素可能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应急救援人员等,因为经常直面重大灾难现场,更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也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健康疾病,如果没有合适的治疗,PTSD患者可能长久生活在痛苦之中,出现极端情况的概率往往大大高于普通人群。而许多普通人在工作中也面临着不少心理危害因素,比如压力过大会导致焦虑、失眠等健康问题,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物质性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生理健康的危害相比,职业环境中的心理危害因素引发的精神疾病的危害性并不小,同样对工作者长期甚至终身造成影响,理应在职业病防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更多重视。国家卫健委职业健康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病防治也要关注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等工作相关疾病的预防,不仅要关注一线“蓝领”,也要关注“白领”。
2021年出台的《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提出,既要做好传统职业病的防控,又要兼顾新型职业病危害的预防,鼓励用人单位提供心理健康辅导等健康服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有一天,职业病分类更加跟紧现代社会现实。
当然,目前法律意义上的职业病涉及医疗费用与赔偿问题。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这本质上是一个员工与企业风险如何分担的问题。不纳入该法,那就是个人承担多一些;纳入该法,企业承担就会多一些。在未来,包括精神健康疾病在内的哪些疾病应该纳入职业病范畴,设置何种程序进行鉴定,应该广泛公开讨论形成共识,谨慎推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