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糟蹋我们的文化了

爱德网 杂七杂八来源:冯骥才评论697阅读模式
摘要

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别再糟蹋我们的文化了

我们悠久的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招摇于市。

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那些已经被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

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中有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

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被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有个老样子就行,或者愈怪愈好,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名人在世时住过的屋子,庙宇都是烧香叩头却不知是否灵验的地方,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它们一边戕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0.2爱德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人民币兑换5爱德币。一经购买,概不退款。

【选自微信公众号“群学书院”】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及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及链接,谢谢合作!其他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精品推荐

怎样提升你的职场写作能力

你要用大量的信息化语言,在文字上与读者建立起信任(这是基本前提),并且,让读者通过单向沟通的形式,读出双向沟通的幻觉(这可以通过写作内容和文字表达来实现),最后,双方理性、感性都达...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