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看不起送外卖,好吗?

爱德网 微信热文来源:菁城子 评论600阅读模式
摘要

低就业门槛,少量的培训,时间相对自由,收入还更高——这些完全足够解释,为何大量年轻人选择送外卖而不是进工厂。

“建议年轻人多进工厂少送外卖”,这是今年两会召开以来最火的议题。提出这个话题的人大代表,是来自重庆小康集团的董事长张兴海。

张兴海认为,近些年来,外卖、电商和网络直播兴起,吸引大量年轻人。年轻人不愿进厂上班,产业要空心化的,这如何是好。

不要看不起送外卖,好吗?

小康集团是一家生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企业,百分百的制造型企业。张兴海必是对“招人难”深有体会,才有此喟叹。他的劝告也很用心良苦:送外卖和快递技术含量低,“吃青春饭”,以后形势变化,年龄增加,年轻人将面临问题。

制造业如此重要,送外卖送快递没保障,为什么还有大量年轻人涌向后者?答案很简单:送外卖送快递赚得多。这不就是最好的理由吗?

以张兴海的小康集团为例,招聘网站显示这家公司给工程师开出的月薪在6000元至15000元之间,工人月薪在5000元至7000元左右。

小康是重庆头部制造企业,薪资在业内算高的了。当地外卖员和送餐员的收入情况如何呢?从媒体报道看,基本达到每月六七千块钱,如果拼命跑,月收入上万并不少见。

低就业门槛,少量的培训,时间相对自由,收入还更高——这些完全足够解释,为何大量年轻人选择送外卖而不是进工厂。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逐利而动,这是天大的道理,没什么可指责,也无需操心。在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劳动者自由选择意味着资源最优化配置。

而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市场现象大有问题:实体经济空心化,工人目光太短浅。换一种高级说法吧,“追逐短期利润的资本,掏空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听起来是不是让人心头一紧?

事实上,鄙视送外卖赚快钱的观点并不新鲜,对它的批判早已有之。

2016年中国外卖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自媒体和评论家们一边享受着外卖福利,一边嘲笑道:美国企业家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中国企业家忙着用它来送外卖。

社区团购兴起之后,批判之声再起:当贝索斯、马斯克用先进的科技探索火星,中国企业家竟然忙着从社区超市抢生意?

至于直播行业,兴起以来就饱受非难。消费者和商家从中获益良多,批评家却将它贬得一文不值。许多人认为,直播带货没什么技术含量,也没创造价值。“薄利多销”“赔本赚吆喝”“流量转移而已”,类似论调此起彼伏。

批外卖、骂直播,表面的原因是这些行业“赚快钱”,引起嫉恨,大搞似是而非的“反思”;深层次的原因,是大众对服务业不信任,对新经济不理解。商业创新受诋毁,价值创造被无视。

很多人没看到,普通人生活的点滴改善背后,是社会全方位的进步。这种进步源于企业家出于逐利的反复探索,非常坚实可靠。

以送外卖为例。这个行业用互联网将消费者和餐饮业者连接起来,极大提高餐饮行业的效率和体验——不仅消费者舒心方便,餐饮企业的获客成本降低,资本周转的效率提高了。

在此过程,外卖小哥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他们不辞辛苦奔走,行业只能存在于空想。送外卖诚然无需大量脑力投入,但也非易事。

熟练使用手机和驾驶电动车只是前提,重要的是手快脚快,识楼认路,聪明灵活。要有服务精神,待人客气礼貌,偶尔“受气”也撑得住。长期高压工作,要有对职业倦怠的忍耐。这些素质要求不比工人低,如果外卖员升职成为片区负责人,对能力的要求远比领班工人高。

“送外卖”看似门槛不高,却一直大浪淘沙。媒体估算,外卖骑手一年内离职率达50%以上,快递员达30%以上。稳定靠谱的骑手在大城市长期稀缺。市场给他们的回报也很可观。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许多县城的买房主力军,是在大城市打工的骑手,他们承接大城市的财富溢出,以辛勤的劳动,为老家的父母妻儿带来美好生活。这样的故事,并不比一个“进厂打工养活一家人”逊色吧。

再看行业的另一端,企业的进步一直没有停止。新式外卖员头盔内置蓝牙耳机、能语音识别指令、夜间自动示警;看似平平无奇的保温箱,内箱采取智能控温技术,采用碳纤维加热能让食物保持65度送达。一个“充电宝”就能为保温箱续航半天,热菜和冷饮隔开放就不受影响。

快递行业的进步就更大。2014年后快递业诞生了“五大黑科技”(分拣机器人、AR拣选、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机器人),支撑每年上千亿件快递的流动,这个数量超过全世界的一半。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加急快递经常能做到朝发夕至,靠的可不是诋毁者所说的“压榨快递员”,而是货真价实的科技含量。

隐藏在消费者点滴体验改善的背后,是真实的技术进步。早年很多人嘲笑中国人工智能停留在送外卖,太低端。现在呢,国内许多餐馆和酒店都在用机器人服务,这些得益于快递外卖企业很早开始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探索。支撑起外卖快递企业运转的,正是数以百万计的骑手。

现在快递和外卖行业赚得多,有行业初兴的原因,这种红利不会一直持续——高收入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进入(这意味着惠及更多劳动者),近年来甚至有研究生学历的从业者,劳动者竞争一激烈,薪资就不容易涨。

行业“黑科技”层出不穷,“无人机”“机器人”配送货已在路上。未来这一行劳动者会减少,很多人会失业。失业不是坏事,它意味着新技术和生产体系对旧事物的淘汰,劳动力作为流动性最高的资源,也将流入新行业。这就是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对于这种趋势,我们应该高兴而不是忧虑。

身处不利境地的传统制造行业,面对招工困境,可以发展生产和技术进步,提高吸引力;也可以将招募目标转向渴望进厂的人群。中西部农村有许多收入不高的年轻人,他们能力有限,尚未融入城市生活。对他们而言,制造业工厂就是一个学校,是通向未来的跳板。制造业岗位也有独特优势,该做的是发挥优势,寻找适合的人,而不是羡慕其他行业,徒唤“人去哪里了”。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及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及链接,谢谢合作!其他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